这篇文章是“AJP的基本知识”系列文章的第13篇。

正如其名称所表明的那样,拜登政府打算将其“基础设施”计划作为一个计划工作计划。从政府的提案中也可以明显看出,它认为确保商品实际上是在美国制造的要求对创造新的美国就业机会至关重要。根据白宫“通过确保美国纳税人的钱惠及工薪家庭及其社区,而不是跨国公司或外国政府,该计划将要求商品和材料在美国制造。”这些规则还应该有助于美国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得到提升中国

联邦政府长期以来一直使用这种要求,即某些商品或材料在美国制造,也被称为国内内容偏好,以支持美国制造业和创造就业机会。这些偏好通常分为两类:“买美国货”和“买美国货”规则。

购买美国货的规定可以追溯到1978年,当时国会开始对某些联邦资助的基础设施项目实施限制,根据这些限制,资金接受者通常必须确保最终产品是在美国组装的,并且一定比例的项目成本是在美国制造的部件和子部件。这些规定一般适用于钢铁和某些制成品(如机车车辆)的国内含量限制,适用于美国交通部下属机构资助的基础设施拨款,尽管它们也适用于环境保护署资助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

另外,“购买美国货”指的是1933年的《购买美国货法案》(Buy American Act of 1933)和其他相关立法,这些立法对实际由联邦政府直接采购的商品适用类似的国内含量限制。这些规则的影响受限于该国在某些贸易协定下的义务。

虽然美国就业计划没有详细说明政府将如何改变现有的国内内容偏好,但该计划的主要部分将通过向地方和州政府提供联邦资金来实施,这些项目可能适用“购买美国货”规则。考虑到该计划的范围和行业如此广泛,其首要目标是促进美国的生产和就业,似乎拜登支持增加“购买美国货”的保护,并将其扩展到更传统的运输市场之外。

国内内容偏好也可以应用于新的联邦采购。例如,计划提出了“[j]通过联邦采购启动清洁能源制造业。”特别是,拜登总统希望国会提供“460亿美元的联邦购买力投资”,以支持“用于住宅供暖和商业建筑的电动汽车、充电端口和电动热泵……”以及先进核反应堆和燃料等关键技术”。

《美国就业计划》可能影响国内内容偏好的另一个领域是缩小豁免,增加豁免使用的透明度。目前,“购买美国货”和“购买美国货”项目允许豁免这些要求,包括当这种豁免符合公共利益时,当使用国内材料会使项目成本增加一定百分比阈值时,或者当特定部件的国内市场不足时。提高豁免程序的透明度可能会使它们更难获得,也可能意味着联邦机构、客户和竞争对手会更加关注那些获得豁免的人。

国会最近的行政措施和建议也说明了国会在制定立法以实施美国就业计划方面的选择。今年1月25日,拜登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题为“确保未来由所有美国工人在美国制造”。该命令的重点是限制购买美国货。除其他事项外,该教团:

  • 在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内设立了一个新的美国制造主管职位;
  • 提出了集中审查豁免和增加透明度的程序;
  • 指导机构利用Hollings制造推广伙伴关系与国内供应商建立联系;而且
  • 要求联邦收购监管委员会考虑重新衡量或定义国内含量以符合购买条件,并考虑提高国内含量百分比要求和价格优惠(允许政府从非美国公司购买的价格差异)。供应商)。

该命令的大部分内容仍然需要由联邦规则制定来执行,但它让人们了解了政府想要走向何方。

至于国会,有各种扩大“购买美国货”要求或缩小豁免范围的立法提案,其中许多已经得到两党支持,包括:

  • 购买美国政府法案,732该法案将建立一个网站,在该网站上公布每一项豁免“购买美国货”和“购买美国货”规则的信息。
  • 美国制造法案,363该法案将把“购买美国货”采购规则所要求的国内含量从50%提高到75%,并缩小豁免的范围。
  • 《2021年美国制造法案》将“购买美国货”保护扩大到其他产品,如有色金属、塑料和聚合物产品、混凝土、玻璃、木材和干墙。
  • 一群两党参议员宣布计划重新引入“建设美国,购买美国”法案,该法案将适用于“购买美国”规则所有联邦政府资助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项目。
  • 其他提议的立法将把“购买美国货”的要求扩大到校车(s . 506/r . 1344)和学校基础设施(美国96年/604号决议).
  • 国会之前通过了交通基础设施车辆安全法案该法案限制联邦运输机构购买外国公司制造的机车车辆,包括那些与中国政府有关联的公司。

这些悬而未决和已颁布的提案为如何将“购买美国货”纳入未来的基础设施计划提供了进一步的见解。

鉴于两党的支持和政府的大力批准,未来的基础设施立法很可能只会加强“买美国货”和“买美国货”的限制。

许多细节仍需要讨论,包括如何实施新的国内优惠政策,将对哪些类型的项目实施优惠政策,以及国内优惠政策的定义和衡量方式是否会发生变化。对于豁免程序的任何变化,还需要协商细节。假设国内优惠规则的任何变化都是更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改革和投资的一部分,它们应该会为国内制造商、那些希望在中国扩大生产的企业,以及那些渴望加强国内供应链的企业提供更多机会。